Mengqi's blog

我对卷积的理解


在学习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卷积这个概念。我每次遇到这个概念都有点似懂非懂的样子。有时候清楚它的直观解释,但又搞不清公式中是如何体现的。究其原因,还是我没有完全搞懂这个概念。 维基百科上有一个动态图来演示这个概念,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复杂。于是自己在网上找了很多文章来研究,终于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,这里就趁热把我理解的解释一下,作为总结。

一、一维卷积

1.1 数学定义

维基百科上,卷积的形式化定义如下:

f(x)g(x)=f(τ)g(xτ)dτ(1)f(x)*g(x) = \int_{-\infty}^{\infty} f(\tau)g(x-\tau) d\tau \tag{1}

1.2 直观解释

先来分析一下这个公式:

  1. f(x)g(x)f(x)*g(x) 表示 f(x)f(x)g(x)g(x) 的卷积,注意此处自变量为 xx
  2. 它是对 (,)(-\infty, \infty) 区间上对 τ\tau 求积分;
  3. 积分对象为两个函数的乘积:f(τ)f(\tau)g(xτ)g(x-\tau)
  4. 等式右边只有 g(xτ)g(x-\tau) 提到了 xx,其他部分都在关注 τ\tau

这样一个公式恐怕还是难以理解,接下来将通过一个例子来进行解释。

1.3 例子

试想小明有一段时间每天都要去输液,输的药会在身体里残留直至失效,药效随着时间是不断衰落的。 这里为简便起见,假设药效 4 天就失效,而且药效持续函数是离散的。如下图所示:

药效持续函数

图中,横坐标为天数,纵坐标为药效。输液当天(day=0)药效为 100%,第二天减弱为 80%,第三天减弱为 40%,第四天减弱为 0。

现在先定义一些符号: 记天数为 tt,每天输液的药量为 m(t)\operatorname{m}(t), 药效函数为 eff(t)\operatorname{eff}(t),小明身上残留的药效为 rest(t)\operatorname{rest}(t) 其中药效函数:

eff(t)={100%t=080%t=140%t=20%t>=3\operatorname{eff}(t) = \begin{cases} 100 \% & \text{t=0} \\ 80 \% & \text{t=1} \\ 40 \% & \text{t=2} \\ 0 \% & \text{t>=3} \\ \end{cases}

下面观察一下小明从第一天起,连续三天输液后身上所留下的药效(假设每天药量固定为10)。

  • 第一天,小明去医院输完液后,药效为 10(rest(t)=m(t)eff(0)\operatorname{rest}(t) = \operatorname{m}(t)\cdot \operatorname{eff}(0))。

第一天累积的药效示意

  • 第二天,小明去医院准备输液
    • 输液前,他身上带着前一天的药效,此时已经衰减为 10\cdot 80%=8,即 m(t1)eff(1)\operatorname{m}(t-1)\cdot \operatorname{eff}(1)
    • 输液后,他身上携带的药效为:8 + 10 = 18(rest(t)=m(t1)eff(1)+m(t)eff(0)\operatorname{rest}(t) = \operatorname{m}(t-1)\cdot \operatorname{eff}(1) + \operatorname{m}(t)\cdot \operatorname{eff}(0)

第二天累积的药效示意

  • 第三天,小明去医院准备输液
    • 输液前,他身上带着前两天的药效,第一天的此时已衰减为 10\cdot 40%=4(m(t2)eff(2)\operatorname{m}(t-2)\cdot \operatorname{eff}(2)),第二天的此时衰减为 10\cdot 80%=8(m(t1)eff(1)\operatorname{m}(t-1)\cdot \operatorname{eff}(1))。
    • 输液后,他身上携带的药效为:4 + 8 + 10 = 22(rest(t)=m(t2)eff(2)+m(t1)eff(1)+m(t)eff(0)\operatorname{rest}(t) = \operatorname{m}(t-2)\cdot \operatorname{eff}(2) + \operatorname{m}(t-1)\cdot \operatorname{eff}(1) + \operatorname{m}(t)\cdot \operatorname{eff}(0))。

第三天累积的药效示意

1.4 分析

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,小明第 tt 天身上残留的药效 rest(t)=i=1nm(ti)eff(i)\operatorname{rest}(t) = \sum_{i=1}^n \operatorname{m}(t-i) \operatorname{eff}(i),其中 nn 为药效有效的最大天数。 我们不难想象,但药效函数 eff(t)\operatorname{eff}(t) 为连续时,上式中的求和就应改为积分;而当药效能无限期有效时,上式中 nn 就为 \infty。 无限期有效的药效函数,所对应的 rest(t)=m(tτ)eff(τ)dτ\operatorname{rest}(t) = \int_{-\infty}^\infty \operatorname{m}(t-\tau) \operatorname{eff}(\tau) \,d\tau(本例中严格来说应该是 0\int_0^\infty ,这里推广到了 (,)(-\infty, \infty))。推导到这里,基本就是维基百科上卷积的定义了。

1.5 总结

我之前对卷积概念的困惑主要是因为对公式 (1) 的那个 τ\tau 的意义理解错了,总以为 τ\tau 是随着坐标轴变化的量。 事实上,在上面举的例子中,τ\tau 是作为沿着纵坐标遍历的量:它的作用是对「纵向」上,历次函数 eff(t)\operatorname{eff}(t) 在当前点(tt)残余量(rest(t)\operatorname{rest}(t))的求和。积分也是对纵向上的积分,而非横向上沿自变量的积分

横坐标变化的量始终为 tt,而且在卷积中并没有明显体现出 tt 的变化。

最后重新回顾一下上面的整个过程:比较三天以来的示意图可以发现,如果我们以「当天」而不是第 tt 天为参考的话,就会看到 eff(t)\operatorname{eff}(t) 随着时间是在向左平移(深蓝的线表示当天,前几天的线都在其左边),然后各天衰落后的药量残余等于 eff(t)\operatorname{eff}(t) 值乘上初始的药量值,最后将各天的药量残余求个和。整个过程的核心就是 「(反转),移动,乘积,求和」,这里面「反转」的概念也好理解,就是本来 eff(t)\operatorname{eff}(t)「朝着右边」 走的函数,t=0,t=1,t=0,t=1,\cdotseff(t)\operatorname{eff}(t) 是形容 t 天后的药量的,然而实际例子中我们是以当天为参考系,我们是在 「朝着左边」 看的,因而要「反转」。我认为这个「反转」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,不算是整个卷积的核心。 此外,在计算机领域,至少我接触到的图像处理、机器学习方面用到的卷积,其卷积核(就是例子中不断平移的函数 eff(t)\operatorname{eff}(t))一般是对称的,所以这个反转的概念也不是那么必要。

二、二维卷积

2.1 数学定义

f(x,y)g(x,y)=τ1=τ2=f(τ1,τ2)g(xτ1,yτ2)dτ1dτ2(2)f(x, y)* g(x, y) = \int_{\tau_1=-\infty}^\infty \int_{\tau_2=-\infty}^{\infty} f(\tau_1, \tau_2) \cdot g(x-\tau_1, y-\tau_2)\,d\tau_1 d\tau_2 \tag{2}

二维卷积在图像处理中会经常遇到,图像处理中用到的大多是二维卷积的离散形式:

f[x,y]g[x,y]=n1=n2=f[n1,n2]g[xn1,yn2](3)f[x,y] * g[x,y] = \sum_{n_1=-\infty}^\infty \sum_{n_2=-\infty}^\infty f[n_1, n_2] \cdot g[x-n_1, y-n_2] \tag{3}

2.2 图像处理中的二维卷积

二维卷积就是一维卷积的扩展,原理差不多。核心还是**(反转),移动,乘积,求和**。这里二维的反转就是将卷积核沿反对角线翻转,比如:

[abcdefghi]翻转为[ihgfedcba]\begin{bmatrix} a & b & c \\ d & e & f \\ g & h & i \\ \end{bmatrix} \text{翻转为} \begin{bmatrix} i & h & g \\ f & e & d \\ c & b & a \\ \end{bmatrix}

之后,卷积核在二维平面上平移,并且卷积核的每个元素与被卷积图像对应位置相乘,再求和。通过卷积核的不断移动,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图像,这个图像完全由卷积核在各个位置时的乘积求和的结果组成。

举一个最简单的均值滤波的例子:

这是一个 3x3 的均值滤波核,也就是卷积核:[1/91/91/91/91/91/91/91/91/9]这是被卷积图像,这里简化为一个二维 5x5 矩阵:[3333344444555556666677777]\text{这是一个 3x3 的均值滤波核,也就是卷积核:} \begin{bmatrix} 1/9 & 1/9 & 1/9 \\ 1/9 & 1/9 & 1/9 \\ 1/9 & 1/9 & 1/9 \\ \end{bmatrix} \\ \text{这是被卷积图像,这里简化为一个二维 5x5 矩阵:} \begin{bmatrix} 3 & 3 & 3 & 3 & 3 \\ 4 & 4 & 4 & 4 & 4 \\ 5 & 5 & 5 & 5 & 5 \\ 6 & 6 & 6 & 6 & 6 \\ 7 & 7 & 7 & 7 & 7 \\ \end{bmatrix} \\

当卷积核运动到图像右下角处(卷积中心和图像对应图像第 4 行第 4 列)时,它和图像卷积的结果如下图所示:

二维卷积示例

可以看出,二维卷积在图像中的效果就是:对图像的每个像素的邻域(邻域大小就是核的大小)加权求和得到该像素点的输出值。滤波器核在这里是作为一个「权重表」来使用的。

参考资料:

  1. 中文维基百科/卷积
  2. 斯坦福大学CS178课程资料(有一个卷积的在线Applet演示)
  3.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(用图和例子从一维卷积一直讲到了CNN)

版权声明: 本文中所有文字、图片版权均属本人所有,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。